从喂马女工到歌坛传奇,马玉涛88载人生谱写时代强音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0:19 点击次数:174
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一曲《马儿啊,你慢些走》如同春雷般响彻中华大地,马玉涛因此名留青史,成为中国音乐的标志性人物。鲜有人知的是,这位享誉全球的歌唱家,曾是父亲三度抛弃的“多余孩子”。她的人生旅途,从文工团的喂马工到国际舞台的传奇歌者,跌宕起伏远胜于舞台人生。
1936年,寒冷的山西保德,马家第七个女婴的啼哭声让父亲心头沉重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这个六口之家早已只能靠野菜为生。父亲三度尝试将襁褓中的马玉涛送人,却被母亲拼死阻拦。八岁时,饥荒迫使父亲将她卖到邻村,母亲连夜翻山越岭将她赎回。在逃亡内蒙古的途中,瘦弱的马玉涛常常饿得无声啜泣,拉扯着母亲的衣角,这段艰苦经历铸就了她内心深处的坚韧。
展开剩余62%13岁那年,包头街头的英姿飒爽女兵激发了马玉涛的梦想。她偷偷报考部队,清澈的嗓音令考官惊艳。1950年,当她穿上戎装时,她未曾预料到,等待她的竟不是光鲜的舞台,而是文工团的二十多匹战马。在白天忙碌的喂马空隙,她在马厩里练声;深夜时分,借着微弱的油灯,她用省下的饭钱换来的旧歌谱研究音律。命运的转折悄然来临——一次晨练时,她的声音被路过的声乐教授林俊卿发现,随后开启了正规声乐训练的旅程。
1962年冬季的一个夜晚,北京军区文工团的排练厅灯火辉煌。26岁的马玉涛反复打磨新曲《马儿啊,你慢些走》,将草原上的豪迈与军人的铿锵气息融入每一个音符。首演时,她的歌曲引发了轰动,周恩来总理欣然称赞“唱出了新时代的精气神”。此曲后来被纳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东方红》,马玉涛携它环游亚非拉美,在悉尼歌剧院创造了连续演唱七场的纪录。
当她的事业处于巅峰时,她的婚姻却面临考验。首任丈夫无法理解她对舞台的追求,聚少离多的生活使得感情走向终点。在谷底时期,作曲家黄河的出现点燃了她对幸福的希望。这个相差13岁的艺术伴侣,用二十年的时光将两个破碎家庭结合成温暖的避风港。2013年,丈夫的离世令她倍感失落,但女儿女婿的陪伴帮助她走出阴霾。如今,88岁的她依然在老钢琴前吟唱,仿佛仍是那个在马厩里默默练声的倔强少女。
从差点被遗弃的女婴到文化部特别贡献奖获得者,马玉涛用她的歌声串联起半个多世纪的时代记忆。当《马儿啊,你慢些走》的旋律再次响起,人们听到的不仅是草原的辽阔,更是一个女性在历史洪流中永不低头的强烈生命共鸣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